论文范文
当前位置:首页 > 论文范文

清朝后宫制度(精选多篇)

时间:2023-11-22 17:44:21
清朝后宫制度(精选多篇)[此文共11570字]

第一篇:清朝八旗制度的壮大

清朝八旗制度的壮大

随着后金的发展壮大,蒙古部族和大量汉人纷纷归附。为加强管理,皇太极于1633年正式另编汉军为一旗,后经过数次增扩,到1642年,终于编成八旗汉军。

1634年,皇太极还把在他统治下的蒙古民族改编成了八旗蒙古。八旗汉军、八旗蒙古和八旗满洲的建制类同,共同构成清代八旗制度的整体。

实际上,八旗中的民族构成非常丰富,除满族外,还兼容了蒙古、朝鲜、锡伯、赫哲、达斡尔、鄂温克、鄂伦春等其他民族。据记载,康熙年间,镶黄旗满洲都统第四参领的第十七佐领,是由先后来归的俄罗斯人编成的。

在满族的发展过程中,不仅有满族的汉化,同时也有大量蒙古族、汉族等其他民族的满族化,有研究表明,在清初时期民族融合的现象已经十分明显,老北京有一句谚语叫做“不分满汉、但问民旗”说的就是此事。各旗委任都统时,一般不考虑担任都统时人的旗籍,满族可以担任蒙古、汉军八旗都统,汉军、蒙古八旗出身者也可以担任满洲八旗的都统。到光绪朝以后,开始任用不在旗的汉族人士做都统,冯国璋、段祺瑞、王士珍等北洋出身的将领都做过八旗都统。

入关后,清朝政府为了保证兵源,在政治经济上给予八旗人丁的优待,其中包括圈拨旗地,免除赋役,发给官兵粮饷。但从此北京和驻防关内各地的八旗人丁被束缚在一个狭窄的圈子里。由于旗人长期

脱离生产,原有的淳朴勇武风气逐渐丧失,而生活上安于游惰的风气却蔓延开来。

< ……此处隐藏11972个字……诗赋。

由于八股取士,考场舞弊等多种因素交织融合在一起,使明清之际的科举考试弊窦丛生,引起了广泛的社会批评,直至清末,废科举,兴学堂已成大势所趋。明末清初的启蒙思想家们对 科举,尤其是八股取士的批评是切中时弊的。顾炎武曾抨击道:

八股取士“败坏天下之人才,而至于士不成士,官不成官,兵不成兵,将不成将”, 致使“ 寇贼奸宄得而乘之,敌国外侮得而胜之。”为此,可以说“八股之害,等于焚书,败坏人才 ,有甚于咸阳之郊所坑者。”八股取士不仅败坏人才,而且败坏了学术,造成举业盛而学术衰的可悲下场。科举考试命题只限于四书五经,甚或仅限于《四书》,且只能代圣贤立言,八股取士的程式又极为固定,不能有所变通,这样固定的内容和死板的形式极易被揣摹、效仿,所以迎合考生的心理,适应 八股取士之需要,许多人开始押题做答案,考生便花钱买答案,只要背诵答案就可以应付考 试,而对经书原文,对研究学术莫不关心,这是典型的应试教育,它降低了对儒学的研究水 平,淡化了学术空气。

另外,科举考试对学校教育的负面影响也愈演愈烈,使学校教育完全成为科举的预备机关 或附庸。学校教育的目的就是准备科举,科举考试的内容,就是学校传授考核学生的内容;科 举考试的方法也成为学校中考核学生的主要方法,科举完全成为学校的指挥棒,学校完全成 为应试教育的机构,无法培养出利济苍生、有真才实学的人才。

再加上科举舞弊现象的屡禁不绝和愈演愈烈,科举制已随封建政权的末落而走到了穷途末路 。1901年,张之洞、刘坤一等提出递减取士名额,1903年,张百熙也建议从下届丙午科起,每科递减中额三分之一,暂行试办。”1905年,清廷被迫宣布“所有乡会试一律停止,各省 岁科考试亦即停止。

《清朝后宫制度(精选多篇)[此文共11570字].doc》
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,方便收藏和打印
推荐度:
点击下载文档

文档为doc格式

Copyright © 2023 觅房客文库 www.mifunc.com 版权所有